中新網
分享到: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新疆“老”戲曲 如何吸引新觀眾?

分享到: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新疆“老”戲曲 如何吸引新觀眾?

2024-09-24 16:1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昌吉9月24日電(記者 程小路 趙雅敏)16年前,新疆曲子戲和迷糊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們是從陜甘一帶傳入新疆后自成一派的戲曲劇種,也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的文化名片。流傳百年的“老”戲曲傳承至今,如何吸引新聽眾?傳承人給出的答案是:走近年輕一代。

新疆曲子戲傳承人劉淑珍。程小路 攝新疆曲子戲傳承人劉淑珍。程小路 攝

  新疆曲子戲:多演多唱,吸引年輕人

  “五月里石榴花開賽瑪瑙,六月里的荷花水面上漂……”9月20日,在紅旗農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年過七旬的新疆曲子戲第五代傳承人劉淑珍手執(zhí)一條絲巾邊舞邊唱,腳步輕盈,歌聲清亮。

  據(jù)了解,新疆曲子戲是以陜西眉戶、蘭州鼓子、青海平弦等為基礎,融合了多民族戲曲及民歌小調,逐步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戲曲劇種。其曲調豐富,表演形式活潑,生動呈現(xiàn)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當?shù)厝罕娤矏邸?/p>

  劉淑珍說,她小時候經常聽家人唱曲子戲,自己開始學唱曲子戲則已經是退休之后了。20多年前,她跟著新疆曲子戲第四代傳承人楊培才學戲?!澳菚r候沒有練習室、錄音機,只能今天到你家唱,明天到他家唱。曲子戲有三十六大調、七十二小調,楊培才老師唱一句,我們唱一句,就這么把100多種調子給學會了?!?/p>

  “先人把曲子戲傳給了我們,我們也要把曲子戲傳承下去?!眲⑹缯湔f,現(xiàn)在她所在的曲子戲紅旗農場自樂班有30多名成員,他們經常去校園、幼兒園給孩子們演出,“我們想著多演、多唱,吸引更多年輕人來保護和傳承新疆曲子戲”。

迷糊戲傳承人狄光照。程小路 攝迷糊戲傳承人狄光照。程小路 攝

  迷糊戲:走進校園,從娃娃抓起

  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從娃娃抓起”,認同這一理念的不僅有劉淑珍,還有迷糊戲第五代傳承人狄光照和芳草湖農場迷糊戲劇團負責人高飛元。9月21日,在芳草湖農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群來自芳草湖官地小學的小朋友在舞臺上表演迷糊戲《大家喜歡》,頭發(fā)花白的樂器演奏者們在一旁伴奏,60多歲的狄光照和高飛元在臺下觀看,“傳承”在這一刻變得具象化。

  迷糊戲,原稱眉戶,一說它源出陜西的眉縣、戶縣(今西安市鄠邑區(qū)),由此得名;一說它源出陜西的華陰、華縣,因曲調動聽、“聽著聽著就迷糊了”而得名。狄光照介紹,19世紀末期,狄家祖輩從甘肅遷徙到新疆,因排遣寂寞而唱的迷糊戲,在狄家一代代傳承至今?!跋热瞬辉诹?,煙囪還要冒煙;先人不在了,三弦還要彈奏?!钡夜庹照f,現(xiàn)在9歲的孫丫頭(孫女)也跟著他學起了迷糊戲。

  這次表演的小演員也大多是10歲左右的孩子,比如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穆合麗賽·扎伊爾和蘇買亞·亞森。高飛元介紹,近年來當?shù)亻_展迷糊戲進校園活動,參與學習的孩子來自各民族,不少孩子因此喜歡上了這一傳統(tǒng)戲劇。

  表演結束后,11歲的小演員孔梓軒為記者“加演”了一段獨唱版的《大家喜歡》:“婦女們不服他們男子漢,過一個溝,轉一個彎,一步一步走向前,要把飯兒送上山……”這是一部1944年在陜甘寧邊區(qū)首演的劇目,劇情講述一個好吃懶做的漢子在村民們的幫助下改頭換面,成了熱愛勞動的人。孔梓軒說,這是她喜歡迷糊戲的原因,“迷糊戲表達了樂觀向上的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完)

【編輯:胡嘉琛】
《中國新聞》·大美新疆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術支持:0991-8557237  新聞熱線: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